」但在求援10分鐘後,他便在攻擊中喪命。
納坤在會中向大眾道歉,並指出由於疫苗的採購面臨多方限制,需要許多不同部門單位之間透過大量會議進行協調,導致最後疫苗的數量未能達到預期。泰國是目前東南亞國家中唯一未加入COVAX平台的國家,原因在於泰國被歸類在中等收入國家(middle-income country),因而無法透過該平台獲取免費或便宜的疫苗
當時,泰國衛生部是通過一項名為「國家疫苗安全法」(National Vaccine Security Act)的行政命令,用以購買當時尚在研發中的疫苗。編譯:荊柏鈞、柯昀伶、黎柏君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28期,為讀者挑選2021年7月17日至7月23日期間,有關泰國、越南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與緬甸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。近日星國主要有兩大感染群造成社區感染病例快速增加,分別是裕廊漁港與KTV夜店感染群。截至目前,越南新冠肺炎累積確診病例約6萬5000例,其中1萬1000人已康復、334人死亡。KTV感染群以年輕人為主,但裕廊漁港感染群年齡層範圍較廣,包括重症風險較高的年長者。
並將於全國設立5個疫情重症監護中心,提供重症患者救護使用。KTV夜店群聚後又爆出裕廊漁港疫情,新加坡本土案例增163起 新加坡應該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?Photo Credit:中央社新加坡為防止本土疫情擴大,限縮餐飲店內用人數,小販中心、商場美食街原則上內用以2人一組為限。改變:調整與轉化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的方式
希望這篇貼文可以給你一些慰藉、可以給你一些指引的方向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自殺者遺族的失落悲傷有其特殊性,帶有更多震驚、無法相信、憤怒、恐懼、污名感及困惑。你可能會更珍惜眼前與親友的相處、可能會將死亡的悲憤化作創作的動力,也有可能會想要分享你的經驗,來幫助曾經與你一樣深陷痛苦的人們。但是,想起之前跟姐姐住在一起的時光後,我拒絕了。
文:林佳儀(OVER BLUE 跨越憂鬱團隊成員) 如果把生命比喻為時鐘,那麼有預期的死亡可能是你看到時鐘逐漸走得慢了,你知道它總有一天會停止運轉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自殺者遺族很難向其他人述說自己的經驗,也因此難以向他人尋求安慰。
震驚:遺族在逝者自殺發生前可能會有預期,但真的發生時仍很多震驚及無法相信「隱約覺得他會出事,但沒想到是自殺」。恐懼:這是創傷壓力後症候群(PTSD)症狀反應之一,如見到大體時的驚嚇、解離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自殺者遺族所要面對的複雜情緒,跟平常親友死亡的情況相比可能更為特殊。困惑:逝者「為什麼」要選擇這樣的死亡方式,或者「為什麼」是現在⋯⋯等等問題,無法獲得解答,遺族就被留在某個時刻,不停回溯可能的原因,但一方面又進行否決,進入無限的困惑迴圈。
但他們因為對自身的責備感,以及大眾對「自殺」的負面觀感等因素,無法開口述說自己的壓力與困擾。許多複雜的情感交互影響,像是一張複雜的網,將遺族緊緊纏繞其中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最後,想邀請你可以聽聽看別人的故事。污名:這更是讓遺族難以調適的一個社會處境,因自殺帶有污名,遺族不易向他人尋求安慰,他人安慰常伴隨評價,過度可憐遺族或過度責備逝者,反而成為壓力,乾脆緘默不說,以免傷口再次撕裂,進而越來越孤立自己。
改變:調整與轉化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的方式。且自殺帶有汙名,外界評價跟看法更形成向外求助的壓力。
這將可以幫助你有意識地回到當下,知道自己為何而難過並正視自己的悲傷。如果將哀悼視為一個空間,在承受因死者而帶來的傷痛之外,也肯定會有不被失落侵擾的時刻。
當一起自殺事件發生時,人們會關注在自殺事件中的死者,祈求他能夠安息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接納的第三個步驟是描述與感受回憶。面對外在的不可控,有些遺族會選擇先將自己孤立起來,不向外求助。沒有經歷過以上事件的你,也可以一起來關注自殺者身後,仍承受著巨大創傷的遺族們。參考資料:〈自殺者遺族複雜性悲傷之心理治療〉 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如果你是自殺者遺族,或許你可以試著這麼做: 接納:正視自己的失落、悲傷等複雜的情緒感受。並且坦然面對自己的失落,不過度評價或渲染自己的悲傷。
也希望讓你知道,你不是唯一被留下來的人。但看到這封遺書的我,只覺得當初的我好自私。
你可以試試看跟自己旅行,將關注的焦點、生活的重心回歸到自己的身上,與自己好好相處。可以表達自己的思念(如寫作、繪畫等創作),藉由你們之間的回憶、理念與愛等等,讓連結得以延續,讓你們不會因為死亡而分離。
社會的閒言絮語常常夾雜偏見和批判,不適當的關心反而會形成額外壓力,帶給遺族更多傷害。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在第二個步驟中,想邀請你適時地喘息。
希望你可以回憶過往與死者的相處,並重新感受與死者的關係。姐姐發病時候的模樣、說自己想死的模樣,家人們只關心生病了的姐姐也讓我覺得很不公平⋯⋯我想我沒辦法再承受下去了。憤怒、內疚:有時他們會帶有巨大的憤怒,對外如:對鑑識/驗屍人員、其他親友等。後續不斷闖入腦海的死亡畫面、兩人曾有的對話揮之不去,也會迴避想起死亡相關的人事物反應。
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來到最後一個步驟,想要你思考的是:從現在開始,你打算如何帶著這個死亡經驗繼續生活? 這個死亡經驗可能會激發一些新的體悟。希望讓你在想起死者時,並非著重在其自殺的細節上,而是跟死者之間的美好回憶。
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儘管我努力想要維持正常的生活,可是我總是忍不住在想:當初要是我能回去的話,事情會不會變的不一樣?要是我能幫助姐姐的話,她是不是就不會死了? 以上故事改寫自《報導者》的〈把哀傷放進口袋──聽見自殺者遺族〉。以下將一一說明該如何實踐這兩個部分。
然而還有一群人──他身旁親愛之人,還活著、承受著失去至親之痛的人──經歷了這樣一場災難之後,他們該怎麼活下去? 「自殺者遺族」指的是因為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重要他人,同樣也是這場事件中受傷的靈魂。想提醒你,可以好好地保留並允許自己也能有自己的空間。
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進入到改變的第一個步驟,你可以嘗試用各種方法,跟死者建立永恆的連結。你的關注、分享,都可能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被看見和理解,告訴遺族們,你並不孤單。面對巨變,情緒有時也會來不及反應,而你可以允許自己在這樣的時刻休息。她總是掛念我,希望我在外地也仍然能過得好好的。
過度警覺或者解離無感,睡眠受到影響。希望能讓你從中得到共鳴,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身一人。
對內如:自責內疚,感覺自己見死不救,或是有許多的「早知道,就不該⋯⋯或早知道,我該⋯⋯」遺留許多悔恨。當時她問我,能不能過去跟她一起住一段時間。
Photo Credit: OVER BLUE 跨越憂鬱 姐姐在自殺之前的幾個月,曾經打過電話給我。我好後悔自己所做出的選擇,為什麼我當初不願意去姐姐身邊陪伴她?我不斷責備自己,我覺得我永遠沒辦法原諒自己。